数据库
vb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是什么?
一、vb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是什么?
1.需求分析
2.功能模块分析
3.E-R设计,对象与关系设计
4.界面与应用逻辑设计
5.数据库设计
6.代码编写
7.测试
二、简述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过程?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规划 2.需求分析 3.概念模型设计 4. 逻辑设计 5.物理设计 6.程序编制及调试 7.运行及维护。 这些阶段的划分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各阶段间相互联接,而且常常需要回溯修正。 在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每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就是写出相应的文档。每个阶段都是在上一阶段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整个开发工程是有依据、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 1.规划 规划的主要任务就是作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在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要确定将建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与周边的关系,要对应用系统定位,其规模的大小、所处的地位、应起的作用均须作全面的分析和论证。 明确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划分数据库支持的范围。分析数据来源、数据采集的方式和范围,研究数据结构的特点,估算数据量的大小,确立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和业务的规范标准。 规划人力资源调配。对参与研制和以后维护系统运作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提出要求,对最终用户、操作员的素质作出评估。 拟定设备配置方案。论证计算机、网络和其他设备在时间、空间两方面的处理能力,要有足够的内外存容量,系统的响应速度、网络传输和输入输出能力应满足应用需求并留有余量。要选择合适的os,dbms和其它软件。设备配置方案要在使用要求、系统性能、购置成本和维护代价各方面综合权衡。 对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的成本作出估算。预测系统效益的期望值。 拟定开发进度计划,还要对现行工作模式如何向新系统过渡作出具体安排。 规划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写出详尽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内容应包括:系统的定位及其功能、数据资源及数据处理能力、人力资源调配、设备配置方案、开发成本估算、开发进度计划等。 可行性分析报告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规划书经审定立项后,成为后续开发工作的总纲。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 2.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大致可分成三步来完成。 (1) 需求信息的收集, 需求信息的收集一般以机构设置和业务活动为主干线,从高层中层到低层逐步展开 (2) 需求信息的分析整理, 对收集到的信息要做分析整理工作。数据流图(dfd, data flow diagram)是业务流程及业务中数据联系的形式描述。图4.1是一个简单的dfd 示例。 数据字典(dd, data dictionary)详细描述系统中的全部数据。 数据字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 数据项:是数据的原子单位。 · 数据组项: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 数据流:表示某一数据加工过程的输入/输出数据。 · 数据存储:是处理过程中要存取的数据。 · 数据加工过程 数据加工过程的描述包括:数据加工过程名、说明、输入、输出、加工处理工作摘要、加工处理频度、加工处理的数据量、响应时间要求等。 数据流图既是需求分析的工具,也是需求分析的成果之一。数据字典是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的主要成果。 (3) 需求信息的评审. 开发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经过评审,确认任务是否全部完成,避免或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疏漏。聘请项目外的专家参与评审,可保证评审的质量和客观性。 评审可能导致开发过程回溯,甚至会反复多次。但是,一定要使全部的预期目标都达到才能让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暂告一个段落.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是写出一份既切合实际又具有预见的需求说明书,并且附以一整套详尽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 3.概念模型设计 概念模型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系统,他是纯粹反映信息需求的概念结构。 建模是在需求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展开,常常要对数据进行抽象处理。常用的数据抽象方法是‘聚集’和‘概括’。 er方法是设计概念模型时常用的方法。用设计好的er图再附以相应的说明书可作为阶段成果 概念模型设计可分三步完成。 (1) 设计局部概念模型 ① 确定局部概念模型的范围 ② 定义实体 ③ 定义联系 ④ 确定属性 ⑤ 逐一画出所有的局部er图,并附以相应的说明文件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 (2) 设计全局概念模型 建立全局er图的步骤如下: ① 确定公共实体类型 ② 合并局部er图 ③ 消除不一致因素 ④ 优化全局er图 ⑤ 画出全局er图,并附以相应的说明文件。 (3) 概念模型的评审 概念模型的评审分两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是用户评审。 第二部分是开发人员评审。 4.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把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计算机上dbms所支持的结构数据模型。 逻辑设计的输入要素包括:概念模式、用户需求、约束条件、选用的dbms的特性。 逻辑设计的输出信息包括:dbms可处理的模式和子模式、应用程序设计指南、物理设计指南。 (1) 设计模式与子模式 关系数据库的模式设计可分四步完成。 ① 建立初始关系模式 ② 规范化处理 ③ 模式评价 ④ 修正模式 经过多次的模式评价和模式修正,确定最终的模式和子模式。 写出逻辑数据库结构说明书。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 (2) 编写应用程序设计指南 根据设计好的模式和应用需求,规划应用程序的架构,设计应用程序的草图,指定每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存取功能和数据处理功能梗概,提供程序上的逻辑接口。 编写出应用程序设计指南。 (3) 编写物理设计指南。 根据设计好的模式和应用需求,整理出物理设计阶段所需的一些重要数据和文档。例如,数据库的数据容量、各个关系(文件)的数据容量、应用处理频率、操作顺序、响应速度、各个应用的lra和tv、程序访问路径建议,等等。这些数据和要求将直接用于物理数据库的设计。 编写出物理设计指南。 5.物理设计 物理设计是对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配置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 物理设计的输入要素包括:模式和子模式、物理设计指南、硬件特性、os和dbms的约束、运行要求等。 物理设计的输出信息主要是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其内容包括物理数据库结构、存储记录格式、存储记录位置分配及访问方法等。 物理设计的步骤如下: (1) 存储记录结构 设计综合分析数据存储要求和应用需求,设计存储记录格式。 (2) 存储空间分配 存储空间分配有两个原则: ①存取频度高的数据尽量安排在快速、随机设备上,存取频度低的数据则安排在速度较慢的设备上。 ②相互依赖性强的数据尽量存储在同一台设备上,且尽量安排在邻近的存储空间上。 从提高系统性能方面考虑,应将设计好的存储记录作为一个整体合理地分配物理存储区域。尽可能充分利用物理顺序特点,把不同类型的存储记录指派到不同的物理群中。 (3) 访问方法的设计 一个访问方法包括存储结构和检索机构两部分。存储结构限定了访问存储记录时可以使用的访问路径;检索机构定义了每个应用实际使用的访问路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 (4) 物理设计的性能评价 ① 查询响应时间 从查询开始到有结果显示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查询响应时间。查询响应时间可进一步细分为服务时间、等待时间和延迟时间。 在物理设计过程中,要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性能评价包括时间、空间、效率、开销等各个方面。 ⊙ cpu服务时间和i/o服务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应用程序设计。 ⊙ cpu队列等待时间和i/o队列等待时间的长短受计算机系统作业的影响。 ⊙ 设计者可以有限度地控制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通信延迟时间。 ② 存储空间 存储空间存放程序和数据。程序包括运行的应用程序、dbms子程序、os子程序等。数据包括用户工作区、dbms工作区、os工作区、索引缓冲区、数据缓冲区等。 存储空间分为主存空间和辅存空间。设计者只能有限度地控制主存空间,例如可指定缓冲区的分配等。但设计者能够有效地控制辅存空间。 ③ 开销与效率 设计中还要考虑以下各种开销,开销增大,系统效率将下降。 ⊙ 事务开销指从事务开始到事务结束所耗用的时间。更新事务要修改索引、重写物理块、进行写校验等操作,增加了额外的开销。更新频度应列为设计的考虑因素。 ⊙ 报告生成开销指从数据输入到有结果输出这段时间。报告生成占用cpu及i/o的服务时间较长。设计中要进行筛选,除去不必要的报告生成。 ⊙ 对数据库的重组也是一项大的开销。设计中应考虑数据量和处理频度这两个因数,做到避免或尽量减少重组数据库。 在物理设计阶段,设计、评价、修改这个过程可能要反复多次,最终得到较为完善的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 建立数据库时,dba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使用dbms提供的工具可以进行数据库配置。 在数据库运行时,dba监察数据库的各项性能,根据依据物理数据库结构说明书的准则,及时进行修正和优化操作,保证数据库系统能够保持高效率地运行。 6.程序编制及调试 在逻辑数据库结构确定以后,应用程序设计的编制就可以和物理设计并行地展开 程序模块代码通常先在模拟的环境下通过初步调试,然后再进行联合调试。联合调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是一项软件工程,本文介绍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 (1) 建立数据库结构 根据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结果,用dbms提供的数据语言(ddl)编写出数据库的源模式,经编译得到目标模式,执行目标模式即可建立实际的数据库结构。 (2) 调试运行 数据库结构建立后,装入试验数据,使数据库进入调试运行阶段。运行应用程序,测试 (3) 装入实际的初始数据 在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之前,还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制定数据库重新组织的可行方案。 (2) 制定故障恢复规范 (3) 制定系统的安全规范 7.运行和维护 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后,运行维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1) 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按照制定的安全规范和故障恢复规范,在系统的安全出现问题时,及时调整授权和更改密码。及时发现系统运行时出现的错误,迅速修改,确保系统正常运行。把数据库的备份和转储作为日常的工作,一旦发生故障,立即使用数据库的最新备份予以恢复。 (2) 监察系统的性能。 运用dbms提供的性能监察与分析工具,不断地监控着系统的运行情况。当数据库的存储空间或响应时间等性能下降时,立即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例如,可通修改某些参数、整理碎片、调整存储结构或重新组织数据库等方法,使数据库系统保持高效率地正常运作。 (3) 扩充系统的功能 在维持原有系统功能和性能的基础上,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采纳用户的合理意见,对原有系统进行扩充,增加新的功能。
三、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开发方法?
农业信息资源开发的方法主要是由信息分析、信息综合和信息预 测三类方法组成的,信息分析是手段,信息综合是目的,信息预测 是发展,综合起来形成三位一体的结构。
1。信息分析是将概念化的用户信息需求分解为各种简单要素及其关系, 然后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及其关系,并以此为依据 组织信息资源的方法。
信息分析主要包括要素分析、矛盾分析、结 构与功能分析和动态平衡分析等方法。信息要素分析法,是将作 为整体的特定信息需求及其对应的信息资源分解为各个简单的要 素,并分别进行研究。
四、数据库系统开发的详细步骤有哪些?
数据库设计包括六个主要步骤:
1、需求分析:了解用户的数据需求、处理需求、安全性及完整性要求;
2、概念设计:通过数据抽象,设计系统概念模型,一般为E-R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设计系统的模式和外模式,对于关系模型主要是基本表和视图;
4、物理结构设计:设计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如索引的设计;
5、系统实施:组织数据入库、编制应用程序、试运行;
6、运行维护:系统投入运行,长期的维护工作。
五、gis系统开发的各种方法如何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物联网、智慧地球、3S技术等等都是依托GIS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平台。面对海量的空间数据,如何通过GIS进行有效的编辑、分析、处理和应用,已经成为各企事业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多规合一政策的全面实施,2018年,国务院明确指出自然资源系统全面使用 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现如今,《国土资源数据 2000 国家大地坐标转化技术要求》指出需要完成存量数据转换;同时,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也将涉及数据、影像、图形等多个范围的 GIS、RS、BDS 应用与坐标转换。
六、数据库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应用系统有哪些?
实际使用较多的一般是关系数据库比如: 微软的SQL SERVER系列 甲骨文的ORACLE系列 IBM的DB2、informix SYBASE。
七、什么是数据库系统开发的标准和依据?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设计是针对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从而建立数据库及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及处理要求。
按照规范的设计方法,一般大致分为以下6个阶段:
1、需求分析:分析用户需求,包括数据、功能、性能;
2、概念结构设计:采用E-R模型设计;
3、逻辑结构设计:通过将E-R图转成表,实现关系模型的建立;
4、物理结构设计:对设计的数据库选择合适的存储及存取路径;
5、数据库实施:编程、测试及试运行;
6、数据库系统的运维及数据库的日常巡检。
八、dna数据库的应用?
DNA资料库是DNA谱的数据库。
DNA数据库的应用主要有:
用于遗传疾病的分析,用于犯罪学的遗传指纹分析或遗传系谱学。
分为法医DNA资料库、遗传系谱资料库以及医学DNA资料库。全球范围内已有多个国家使用DNA资料库帮助解决犯罪案件。
DNA资料库可以是公共的或私人的,但最大的是国家DNA资料库。
九、oracle数据库应用结构?
1.客户/服务器结构
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结构是两层结构,在C/S结构中,需要在前端客户机上安装应用程序,通过网络连接访问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用户信息的输入、逻辑的处理和结果的返回都在客户端完成,后台数据库服务器接收客户端对数据库的操作请求并执行。
C/S结构的优点是客户机与服务器可采用不同软、硬件系统,这样做的好处是应用与服务分离,安全性高,执行速度快;缺点是维护、升级不方便。
2.终端/服务器结构
终端/服务器结构类似于客户/服务器结构。与客户/服务器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其所有的软件安装、配置、运行、通信、数据存储等都在服务器端完成,终端只作为输入和输出的设备,直接运行服务器上的应用程序,而没有处理能力。终端把鼠标和键盘输入传递到服务器上集中处理,服务器把信息处理结果传回终端。
终端/服务器结构的优点是便于实现集中管理,系统安全性高,网络负荷低,对终端设备的要求低;缺点是对服务器性能的要求较高。
3.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B/S)结构是3层结构,在B/S结构中,客户端只需要安装浏览器就可以了,不需要安装具体的应用程序;中间的Web服务器层是连接前端客户机与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的桥梁,所有的数据计算和应用逻辑处理都在此层实现。用户通过浏览器输入请求,传到Web服务器进行处理。如果需要,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进行交互,再将处理结果返回给用户。
B/S结构的优点是通过Web服务器处理应用程序逻辑,这样方便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升级。通过增加Web服务器的数量可以增加支持客户机的数量。其缺点是增加了网络连接环节,降低了执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安全性。
4. 分布式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数据库系统按数据分布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集中式数据库和分布式数据库。集中式数据库是将数据库集中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中,而分布式数据库是由分布于计算机网络上的多个逻辑相关的数据库所组成的集合,每个数据库都具有独立的处理能力,可以执行局部应用,也可以通过网络执行全局应用
十、数据库应用属性概念?
数据库应用属性意思是指数据库字段,数据库中表的列。
热点信息
-
在Python中,要查看函数的用法,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 使用内置函数help():在Python交互式环境中,可以直接输入help(函数名)来获取函数的帮助文档。例如,...
-
一、java 连接数据库 在当今信息时代,Java 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编程语言,尤其在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在企业级应用开发还是...
-
一、idea连接mysql数据库 php connect_error) { die("连接失败: " . $conn->connect_error);}echo "成功连接到MySQL数据库!";// 关闭连接$conn->close();?> 二、idea连接mysql数据库连...
-
要在Python中安装modbus-tk库,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确保您已经安装了Python解释器。您可以从Python官方网站(https://www.python.org)下载和安装最新版本...